靳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艾良吧ailia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五岁那年由于,达·芬奇的继母—也就是皮耶罗抛弃了卡泰丽娜之后娶的妻子,无法生育,他被父亲皮耶罗接到葡萄庄园里去抚养了。从此他就离开了他的亲生母亲和继父一,进入了种全新的生活环境。大家对达·芬奇的到来也表示了隆重欢迎就好像他重新出生了一,次似的。
达·芬奇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从小就总爱问“为什么”:为什么人要睡眠呢?为什么会刮风呢,它到底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呢?为什么河流不会干涸呢?……有些问题大人还勉勉强强可以回答,但是为什么会刮风,这谁说得上来啊,连那个时代的科学家都还没研究出风的成因,如果谁能回答这些问题,那肯定就成世界大科学家了—于是大家都爱叫他“为什么先生”。以至有些仆人看到“为什么先生”蹦蹦跳跳朝他们跑过来,赶紧躲开他。
父亲告诉达·芬奇,镇上小教堂的神父奈切尔先生,是最博学的人。奈切尔神父的年龄大概有达·芬奇的祖父那般大,但是明显有趣多了,肚子里也装了不少墨水。于是这位“为什么先生”就经常去教堂找那位神父了。
这是座托斯卡纳建筑风格的教堂,里面装饰着《圣经》中的一些古老壁画,据说是奈切尔神父自己画上去的。达·芬奇总爱站到一幅圣母玛丽亚的画像前,抬着圆圆的脸,瞪着大大的眼睛,瞧上半天。
为什么她这么像我的妈妈呢?
小达·芬奇出世的时候,就是在这座叫做圣潘塔莱奥尼小教堂里举行的洗礼仪式。小教堂外的鸽子特别多,成天“咕咕咕”地叫着,在教堂的尖顶上绕来绕去,像是在欢迎每一个来做弥撒的教徒。偶尔还会停在门廊的屋顶上,玩耍嬉戏。只要有谁往教堂的院子里撒一把谷物,它们就会“呼拉拉”地扑腾着飞下来,互相抢食。
奈切尔神父有个爱好,就是晒太阳。做完弥撒以后,只要天晴,神父总爱端坐在搭着葡萄藤的院子里,像个木头人似的—戴着一顶帽子,捧着一本厚厚的硬皮本的《圣经》,眼睛微微眯着。那白白的胡子、眉毛以及帽子下面的一小撮头发,在阳光下像银子一样闪光。
镇上有些小孩很调皮,趁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偷偷地摘来许多青葡萄,掏出弹弓,比赛射击。看谁能射中奈切尔神父的那顶帽子。射中者就有权“指派”一个同伙过去摘掉神父的帽子,然后大家一哄而散。
小达·芬奇显然还没有融入这个“集体”。而且他也是真心爱戴这个白发苍苍的老先生的。虽然这些孩子都大他好几岁,但每当这时候,他总是像赶谷地上的麻雀一样地赶这批“坏小孩”。
然后,他就等着奈切尔神父心满意足地睁开双眼,跟他讲一段《圣经》故事,或者讲些奇闻逸事。再然后,“为什么先生”就要开始启动“嘴皮子马达”,问各种各样的“为什么”了。有一次,神父竟然被少年达·芬奇给问倒了,连他自己都想不到。
那天,达·芬奇眨着他美丽的大眼睛,问:“奈切尔神父,村里人都说您是最博学的人,可是您知道天空是什么颜色的吗?为什么天气晴朗的时候,它像我妈妈的眼睛一样是蓝色的呢?”
奈切尔神父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男孩,面对他的“难题”,他沉思了很久,也说不上个所以然。但他用赞许的目光鼓励达·芬奇说:“我亲爱的‘为什么先生’,我的老师只告诉过我天空应该是没有颜色的,可为什么是蓝色的,他还没有告诉我呢。他现在已经去世了,我该上哪里去请教他呢?为什么人会死呢?……”瞧,弄到后来,这位神父也变成了“为什么神父”了。神父接着说:“你要好好学习,以后一定会弄明白这些个为什么的!”
长大以后,达·芬奇果然通过观察和论证,得到了“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答案,那是因为“空气分散光的方式引起的”。
到了该入学的年龄了。父亲把“为什么先生”送入学校进行系统的教育。小达·芬奇聪颖好学,对任何事都很感兴趣,从不以老师讲授的课程为满足,尤其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常常提出一些疑难问题,使老师瞠目结舌,十分窘迫。
比起大自然中绚丽的色彩和神奇的变化来,课堂上那些枯燥死板的拉丁课文对于有着数不尽的天真与好奇心的小达·芬奇来说,当然是引不起什么兴趣的。
童年的达·芬奇灵巧,活泼。即使看见小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在院子里爬行,也一定要趴下去,仔细地研究一番:这小东西是从哪里爬出来的?它们要到哪儿去?它们中谁是父亲,谁是母亲,谁是首领?
随着他年龄越来越大,于是,身边人都开始“怕”起他来了。倒也不是怕被他问倒,扫了“大人”的脸面,而是他们知道,达·芬奇的那些问题实在太莫名其妙了,大家都担心会被他捉弄到,惹不起还躲得起嘛。因为达·芬奇就曾用同一个问题“捉弄”过很多仆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