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良吧【ailiangxs.com】第一时间更新《足智多谋的故事》最新章节。
六、穷凶极恶乱世篡权的贼臣:董卓
董卓(?—公元192年),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民县)人,性格粗猛,有谋略,喜欢结交豪杰。年轻时曾游历羌人居住的地方,广泛结交羌族统治者中的“豪帅”,后来董卓归耕故里,有一些“豪帅”愿意归附他,皆来投奔,董卓宰杀耕牛与他们饮酒作乐。这些“豪帅”感激董卓的盛情款待,回去后,征集了千余头杂畜相赠。董卓因此获得“健侠”的美名。
1.运逢时会,拥兵一方
董卓生活在东汉末年。这时期的东汉王朝内外交困,矛盾重重,已经濒临衰败的地步。统治集团的内部外戚与宦官的争权斗争愈演愈烈;轮流当政的外戚宦官竞相压榨农民,加上连年灾荒,迫使农民到处流亡,烽烟四起,反抗朝廷;西部羌人反抗王朝的斗争也日益加剧。
董卓居住的地方,正与羌人为邻,历史上多次发生羌人反抗王朝的斗争。其中反抗规模较大的是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大部分羌人进至河东、河内,迫近洛阳。战争延续12年,所耗战费达240多亿钱。顺帝永和元年(公元136年)以后,凉州、并州和关中的羌人,又相继发动反抗斗争,战争达10年之久,所耗战费达80亿钱。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以后,西部羌人又相继起来反抗东汉王朝,它和各地的农民暴动相呼应,危及东汉王朝的统治。
东汉王朝面对难以应付的西羌,看中了在羌族中很有声望的董卓,企图利用他来对付羌人的反抗。桓帝末年,董卓以六邵(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良家子被选为羽林郎,跟随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攻打并州羌人。因屡有战功,晋升为郎中,赐缣九千匹。董卓将这些赏赐毫无保留地分给下属士卒。后又调任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已校尉。后又升迁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中干元年(公年184年)二月,以黄巾为标志的农民起义军在全国7州28郡同时揭竿而起,天公将军张角、弟张宝、张梁领导的钜鹿黄巾起义军,是起义军的主力。东汉朝廷先派涿郡大姓卢植率兵镇压起义军,被张角打败。后又派董卓为中郎将率兵代替卢植前去镇压起义军,也被张角击败,因而被免官。朝廷派皇甫嵩代董卓进攻钜鹿黄巾军。
这年冬天,北地(今甘肃灵武一带)先零羌和艳罕(今甘肃夏县一带)、河关(故城在临存西)的汉人,群起反抗汉廷,一直拥立羌人北宫玉、李文侯为将,杀死朝廷命官护羌校尉冷征。又推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地带)汉人边章、韩遂为头目,让他们专管军政,杀金城太守陈懿,烧毁州郡官府。第二年春天,边章、韩遂以株讨宦官为名,率领数万大军进入三辅,侵逼园陵。在万分危急之际,汉灵帝又下诏任董卓为中郎将,辅助左车骑将皇甫嵩征讨边章、韩遂。汉军在望垣硖(今甘肃天水西北)北被羌军围困、粮食断绝,皇甫嵩等皆遭惨败,惟董卓全师而还,屯军扶风(今陕西兴平一带),受封为侯。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韩遂杀边章、北宫玉、李文侯,拥兵10万,进占陇西,又破汉阳,扶风司马马腾率兵与韩遂联合,推狄人王国为主,攻掠三辅。朝廷又以董卓为前将军,与左将军皇甫嵩共同击败韩遂、马腾。从此,董卓在关西名声大震,势力倍增,成为关西军阀的首领。
2.视军如命,得机进京
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朝廷征召董卓为少府,命令他把军队交给左将军皇甫嵩。董卓上书说:“凉州叛乱没有平息,敌寇还没有消灭,这正是我为朝廷出力效忠的时刻。将士们要报答恩德,纷纷拥阻臣车,恳求留在军中,致使臣不能上路,我只得履行前职,尽心抚慰将士,为国效力于战阵之中。”中平六年,又征召董卓为并州牧,命令他把军队交给皇甫蒿统领。董卓又上书说:“我领兵10年,老少将士,相互亲近,历史长久,他们感激我的培养之恩,愿意为我效命,我乞请率领军队列边陲效力。”
董卓自恃手中有一支强悍的军队,又有显赫的战功,胆量和野心也越来越大,居然敢于两次上书违诏,拒不就职。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又窥测到朝廷已将他视为威胁,是想以升任官职笼络他,解除他手中把握的军权。军队是董卓起家之本。要施展阴谋手段,实现政治野心,他要靠军队做后盾,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多年经营积蓄起来的武装拱手交给别人,于是他率领大军进驻河东郡,以观时变。
东汉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外戚与宦官的斗争由来已久。汉和帝10岁即位,窦太后临朝,侍中窦宪专权。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和帝用宦官郑众掌握的禁军,消灭窦氏势力,从此参与朝政,并被封为剿乡侯。安帝时。邓太后和其兄弟邓骘等专权。太后死,安帝与宦官李闰、江京等合谋,消灭了邓氏势力,李江等宦官专权。冲帝、质帝、桓帝时,外戚梁冀专权近20年。梁太后死,桓帝与宦官单超等合谋,消灭梁氏势力。梁冀死后,宦官独揽大权。
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在镇压黄巾起义中,灵帝为了加强京师的护卫力量,特设置西园八校尉,以宦官小黄门蹇硕为军校尉,中军校尉袁绍、黄军校尉曹操诸校尉,都受其统辖,于是宦官又开始得势。皇后之兄何进,在镇压黄巾起义时,任大将军,率兵护卫京师洛阳。手中各操兵权的外戚与宦官,又形成了对峙的局面,矛盾尖锐起来了。中干六年,灵帝死,14岁的皇子辩即位,何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何进当权,立即杀了掌握一方兵权的蹇硕;之后又与司隶校尉袁绍谋划杀光宦官。何太后不同意他们的做法。何进采纳袁绍建议,召拥兵自重的董卓率兵入京,以胁迫太后。董卓得召,喜出望外。立即率军向洛阳进发。途中上书说:“臣认为天下祸乱不断发生的原因,是由黄门常侍张让等扰乱国家纲纪,手握王权,兄弟亲戚临州宰郡,霸占良田,夺人宅舍,致使百姓怒气冲天,妖贼四起……臣听说:扬汤止沸,不知去薪灭火,痛疽破了虽然痛苦,但比痈毒内窜侵腑脏好得多,等到没入水中再呼救船,后悔也来不及了。”多么好听的言辞!董卓俨然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大忠臣。
因密谋泄漏,未等董卓到京,宦官张让、段矫诏召何进进宫,先动手杀了何进。宫中大乱,虎贲中郎将袁术放火烧了宫门,逼迫诸宦官出宫。司隶校尉袁绍杀赵忠及诸宦官。张让、段劫持少帝及帝弟陈留王刘协逃往小平津。尚书卢植等追击不舍,张让、段走投无路,投河而死。董卓兵近京都,得知少帝在北邙山上,便率兵前去迎帝还宫。
前两次征召董卓,皆不就职,这次却为何如此迅速呢?这是因为此次是召他带兵入京。董卓料到京中一定有变,何进是要借助他的兵力夺取大权。这正是董卓早巳盼望的,一旦进入京都,就可凭借武力威慑君臣,朝中大权一举可得。
3.擅议废立,挟帝专权
董卓刚进洛阳时,步卒骑兵不过3千。他恐怕因为兵少别人不顺服,便用虚张声势之计,迷惑人们耳目。他命城内的军队趁夜潜出城门,第二天打着旌旗,呜锣击鼓,从四面城门进入城中,并宣称:又有关西兵马进入京城。就这样接连四、五日,人们不知虚实,都说董卓的兵马多得不可胜数。
董卓入京后,首先吞并了原属何进及其弟国骑将军何苗所辖的军队,又收买吕布,杀了执金吾丁原,并吞了他所辖的军队。这样,董卓的兵力大大加强,京都的兵权都操纵在董卓手中。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艾良吧】地址:ailiangxs.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